长春市凡诺教育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18946552387
学校资讯
学校资讯

学校资讯

联系我们

全国服务热线

+18946552387

高新校区:锦湖大路与超群南街交汇消防队旁

手机:18946552387

学校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资讯
2023高考驱动作文类型大全:观后感、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
发布时间:2022-09-25
一、观后感

(一)写作格式

读(观)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一部影视作品之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1.标题

①可以是《xxx读后感》《xxx观后感》《读xxx》,此法简洁明了。②也可以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如《人间有味是清欢——读林清玄散文集》,此法主旨明确,也更有“文艺范儿”。


2.正文结构与思路

一篇完整的读(观)后感,大体来说,包含四个部分:引、议、联、结。这与议论文的写作方式有相通之处,但要注意不能脱离阅读对象。


第一步:引

文章开头,先简洁地交代所阅读的作品。读(观)后感的第一部分,通常围绕着“感”的要点,适当、有条理地引述相关材料。如果是影视作品,简洁地概括出某一个情节或画面,交代清楚生发出来的“感”从何而来,作品中的哪一点特别引起了思考。请注意,引述的原文材料是为后文的“感”服务的,不可大段大段地摘抄。对于影视作品来说,说明画面或情节的篇幅不能过长,三言两语即可。对不相关的内容应“忍痛割爱”。摘抄和概括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


第二步:议

接着对所引材料进行分析、解读。挖掘出材料的深层含义,然后自然地过渡,提出中心论点,即有所“感”的核心要点。请记住,自己的感悟是建立在作品分析的基础上的,核心要点也应从对材料的分析解读中引发出来的。分析作品和发表议论要紧密结合。


第三步:联

围绕着中心观点,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这一步要注意联系实际。可以联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当时的创作背景,也可以是联系到现今社会现象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联系你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发表见解……无论哪一种,都尽量深度挖掘、深入思考。还要注意论证时的行文逻辑和思路,逻辑思路这一点,与议论文的写法类似。


第四步:结

全文沿着同一个思路和主题,就作品本身展开记叙、联想和思考。结尾部分就需要将上文观点简单做总结,进一步发表自己的感慨、思考,收束全文。


(二)注意事项

1.常见误区

①简单摘抄——摘抄大量句段,只抄不“感”。②脱离欣赏对象,放飞自我,自嗨式的“感”。③仅停留于对作品的复述,忽略了更深层面的探讨。


2.温馨提示

①首先,写读(观)后感时需要记住的是,“感”的生发,都是建立在原作的基础上的,不能脱离原作,否则,就会淡化读(观)后感的文体特征,变成一般的议论文。②同时,在一篇读(观)后感中,最合适的方式是以小见大,抓住你感悟最深的一个“感”的中心点,围绕它来进行讨论,切忌追求面面俱到、大而空泛。


(三)例题与范文

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汲取孔子的智慧。”近年来,央视在传统文化类节目中不断推陈出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等等用各种形式展现和诠释经典诗文,让老祖宗留下来的思想文化再次迸发出勃勃生机。


无论是在科技创新最前沿、脱贫攻坚战场上还是抗击疫情第一线,我们看到了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做好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中学开展“传承优秀文化,奏响时代凯歌”主题活动。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上述指示精神,学校组织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这几个节日,现在请你以“最美的相遇”为正标题,以“观    后感”为副标题,写一篇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明确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材料一借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等传统文化类节目的推陈出新,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精华的写作内容;根据材料第二段可知,我们在此次作文中应该重点思考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精华,如报国精神、正直精神、为民献身精神等;材料第三段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传统文化重要性的阐述和语文课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时代任务的阐述,则向我们提出了文化传承的时代任务。


在试题的写作任务中,试题给出了“学校组织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这几个节日”这一情境,要求考生针对上述节目写一篇观后感。因此,我们的观后感,应当围绕“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相关内容展开思考。


在写作时,应当牢牢抓住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进行写作,在《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这些节目的观后感中展开对“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思考。同时,考生在观后感中,还应结合自身展开思考,论证新时代青年,应当怎样树立文化自信,怎样传承好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精髓。写作中注意观后感这一文体形式,注意不要写错。


【立意】

1.记住文化符号,传承中华精神。

2.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文化传承,大国利器。


最美的相遇

——观《典籍里的中国》后感


最是文明润人心,最是文化永流传。央视播出《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尚书》在网络引发收视高潮,关于中国经典文化和精粹文明的话题讨论也在网络成为焦点。同为中国人,共饮华夏文明长河一泓水,同根同宗、基因传承,华夏文明的力量绵延至今。不得不说,《典籍里的中国》只是华夏文明的一扇小小的窗,将广袤无边的华夏文明开启一个角,让人感受到其中宇宙释放能量般的无穷魅力。


文化自信更是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有什么样的文化才会有什么样的民族与国家,才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正是因为中华文明承载自强不息的勇毅顽强、蕴藏兼容并包的博大精深、涵盖协和万邦的融会贯通,方能在吐旧纳新、更迭换代上继承与弘扬。从黄炎传说,到秦皇汉武,再到唐宋元明清,无不彰显着中华文明的高深内涵与广博厚重。中华文明如同一个宝库,任何一个元素、一个阶段,都能泛荡起文明弥足珍贵的涟漪与碧波。


华夏文明生生不息,因有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从诸子百家,到秦赋汉歌、再到唐诗宋词,又到元曲明清小说,文字在文明中扮演着举重若轻的角色,文化的载体总是以多元的形式不断完善和洋溢色彩,如同在华夏文明千年长河淘洗与打磨的五色鹅卵石,标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智慧之韵味。当然,文明是劳动的成果,离开劳动的文明是缺乏支撑的。从玉门关到嘉峪关,从龙门石窟到江南园林,从万里长城到兵马俑,从滕王阁到岳阳楼,甚至是日常的饮食、服饰、车马,无不是劳动结晶的沉淀。从竹筒刻写,到造纸印刷,文明与科技似乎天然融汇一体。农耕文明到工业革命,再到“云时代”、智能时代,文明的脚步骤变升级,正是“劳动创造——科技变革——文明演绎”的爆炸内循环。


文明在历史更迭、文化自信屹立长存。历史的标尺延伸到今天,中国革命红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改革开放文化,同样深深烙印着华夏文明的基因,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粹与优秀文化在激浊扬清、去伪存真中得到彰显与诠释。当然,这些先进文化、先锋文明同百年党史、七十多年新中国史、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史、五百多年社会主义史分不开。历史孕育了文化,文化拓展了历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明将释放更加绚烂的光辉。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更是文化的践行者、携带者、继承者和创造者。就让我们与传统文化相遇,让华夏文明弦歌不辍,永远流传吧。



二、书信


(一)写作格式

书信的格式要规范、完整。书信的完整格式包括标题、称呼、问候、正文、结语、祝颂语、落款、日期。

「格式」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正标)

            ——致墨子的一封信(副标)

尊敬的墨子:

您好!

……

此致

敬礼!

某某

*年*月*日


正文主体部分,大体包含:写信缘由、情感信息表达、结语展望与祝福。


第一步:写信缘由。

文章开头,先简洁地交代写信的缘由。


第二步:表达明确的观点,传达信息,同时注意情感要真挚。

首先,主题明确、思路清晰,就要求我们时刻注意写作的目的。围绕明确的主题(论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议论),这一写法类似议论文,但需要强调的是,不能脱离书信的文体特征,在表达观点时要注意收信人和写作对象。


其次,情感真挚,就需要注重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与收信人之间的情感关联。


第三步:结语、展望与祝福。

围绕着自己所写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对收信人致以祝福。



(二)注意事项

1.注意

①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与收信人的身份,根据身份选择合适、得体的措辞。②正文中思路清晰、主题明确、感情真挚。


2.误区

①格式错误。②未根据写作对象调整措辞。③口号式的语言,内容空泛。④过度抒情,主题不明确、逻辑不清晰。



三、感谢信

 写作格式 

感谢信是机关、单位、团体向有关方面、有关人员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的一种专用书信。它的基本格式一般由标题、主送单位或人员、正文、落款等部分组成。


正文部分:一是说明感谢的原因,简要叙说对方给予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以及由此产生的效果。或具体陈述对方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或概括说明对方给予的支持,不论写什么,字里行间都要蕴含感激之情。


二是常常在紧接上述内容之后,明确表示感谢之情、崇敬之意,对对方的好思想、好作风做出评价,表明向对方学习的态度和决心。有时还表达希望得到对方支持的意愿。既要饱含真挚的感情,又不能有脱离实际的溢美之辞。表明态度、决心要针对实际、切实可行,使对方觉得真诚可信。有的还在正文结尾处加上“此致敬礼!”“顺致最诚挚的谢意!”之类的语句。



四、表扬信


(一)写作格式

表扬信是机关、单位、团体表扬有关方面、有关人员先进事迹、先进思想的一种专用书信。


「格式」


1.标题

①可居中写“表扬信”。②可根据内容拟定题目,其后还可加副标题“对×××的表扬信”。如《见义勇为,堪称楷模——对×××的表扬信》。


2.主送单位或人员

须另起行顶格书写,有时公开发表的表扬信也可不写主送单位或人员。


3.正文

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概述表扬的缘由,简洁明晰地陈述其先进事迹的经过和结果。二是对先进事迹做出恰当的评价、热情的赞扬和充分的肯定。三是表达向被表扬者学习的心意,或者号召群众向被表扬者学习。


4.落款

写明发信单位及时间。

(二)注意事项

1.叙述被表扬者的先进事迹是全文的基础和重点,要突出最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方面,简明扼要、实事求是地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以及重要情节经过和结果,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不可空泛议论。做出评价要实事求是,不要任意拔高或缩小。


2.表达学习的心意要得体而有分寸。若是表扬下级单位和基层职工的,宜提出号召、希望;若是表扬不相隶属单位或上级机关的有关人员的,宜表示向其学习之意。


3.语言表述常叙议结合,有情有义。



五、慰问信
写作格式 

慰问信是表示向对方(一般是同级、或上级对下级单位、个人)关怀、慰问的信函。信应写得态度诚恳、情感真切,具有对话感。慰问信包括两种:一种是写给处于特殊的情况下(如战争、自然灾害、事故)的人,表示同情安慰,鼓励收信人战胜困难;另一种是在节假日,向对方表示慰劳、问候、关心。慰问信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祝颂语和落款几部分组成。


1.标题

①只写“慰问信”三字,居中排列。②写成“xx致xx慰问信”,如《中共中央国务院给四川灾区军民的慰问信》。③写成正副标题结合的形式,“xxxx——xx致xx慰问信”。“慰问信”三字可换行放中间。


2.称呼

即慰问对象的称呼。应顶格写全称,如果是写给个人的,应在其姓名之后加上“同志”、“女士”、“先生”、“小姐”等字样。


3.正文

慰问信的正文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①慰问信的背景、原因。

如“值此xx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最近一段时间,你们那里连降暴雨,遭到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灾害……”等具体背景,接着写表达慰问、致意或祝贺的话,“致以节日的祝贺”、“致以亲切的慰问”等。


②对被慰问者的工作成绩和辛勤努力有针对性地给予肯定的评价,或者对其不幸表示充分理解和同情。

这部分常因事、因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写法,如慰问战斗英雄或劳动模范,应对他们的功劳和成绩加以赞扬和歌颂;对守卫边疆的解放军官兵、坚持生产第一线的工农群众,则应着重称颂他们的无私奉献;对灾(疫)区人民,在表达难过、哀痛或同情的心情之后,要着重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增强战胜灾害的勇气等等。


③针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希望和勉励,或表示共同的愿望和决心。

如“希望你们努力拼搏,为……继续努力”、“……困难是暂时的,前景是美好的,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你们的!”等。


返回列表
2023高考驱动作文类型大全:观后感、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
发布时间:2022/09/25
一、观后感

(一)写作格式

读(观)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一部影视作品之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1.标题

①可以是《xxx读后感》《xxx观后感》《读xxx》,此法简洁明了。②也可以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如《人间有味是清欢——读林清玄散文集》,此法主旨明确,也更有“文艺范儿”。


2.正文结构与思路

一篇完整的读(观)后感,大体来说,包含四个部分:引、议、联、结。这与议论文的写作方式有相通之处,但要注意不能脱离阅读对象。


第一步:引

文章开头,先简洁地交代所阅读的作品。读(观)后感的第一部分,通常围绕着“感”的要点,适当、有条理地引述相关材料。如果是影视作品,简洁地概括出某一个情节或画面,交代清楚生发出来的“感”从何而来,作品中的哪一点特别引起了思考。请注意,引述的原文材料是为后文的“感”服务的,不可大段大段地摘抄。对于影视作品来说,说明画面或情节的篇幅不能过长,三言两语即可。对不相关的内容应“忍痛割爱”。摘抄和概括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


第二步:议

接着对所引材料进行分析、解读。挖掘出材料的深层含义,然后自然地过渡,提出中心论点,即有所“感”的核心要点。请记住,自己的感悟是建立在作品分析的基础上的,核心要点也应从对材料的分析解读中引发出来的。分析作品和发表议论要紧密结合。


第三步:联

围绕着中心观点,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这一步要注意联系实际。可以联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当时的创作背景,也可以是联系到现今社会现象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联系你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发表见解……无论哪一种,都尽量深度挖掘、深入思考。还要注意论证时的行文逻辑和思路,逻辑思路这一点,与议论文的写法类似。


第四步:结

全文沿着同一个思路和主题,就作品本身展开记叙、联想和思考。结尾部分就需要将上文观点简单做总结,进一步发表自己的感慨、思考,收束全文。


(二)注意事项

1.常见误区

①简单摘抄——摘抄大量句段,只抄不“感”。②脱离欣赏对象,放飞自我,自嗨式的“感”。③仅停留于对作品的复述,忽略了更深层面的探讨。


2.温馨提示

①首先,写读(观)后感时需要记住的是,“感”的生发,都是建立在原作的基础上的,不能脱离原作,否则,就会淡化读(观)后感的文体特征,变成一般的议论文。②同时,在一篇读(观)后感中,最合适的方式是以小见大,抓住你感悟最深的一个“感”的中心点,围绕它来进行讨论,切忌追求面面俱到、大而空泛。


(三)例题与范文

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汲取孔子的智慧。”近年来,央视在传统文化类节目中不断推陈出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等等用各种形式展现和诠释经典诗文,让老祖宗留下来的思想文化再次迸发出勃勃生机。


无论是在科技创新最前沿、脱贫攻坚战场上还是抗击疫情第一线,我们看到了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做好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中学开展“传承优秀文化,奏响时代凯歌”主题活动。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上述指示精神,学校组织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这几个节日,现在请你以“最美的相遇”为正标题,以“观    后感”为副标题,写一篇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明确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材料一借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等传统文化类节目的推陈出新,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精华的写作内容;根据材料第二段可知,我们在此次作文中应该重点思考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精华,如报国精神、正直精神、为民献身精神等;材料第三段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传统文化重要性的阐述和语文课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时代任务的阐述,则向我们提出了文化传承的时代任务。


在试题的写作任务中,试题给出了“学校组织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这几个节日”这一情境,要求考生针对上述节目写一篇观后感。因此,我们的观后感,应当围绕“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相关内容展开思考。


在写作时,应当牢牢抓住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进行写作,在《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这些节目的观后感中展开对“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思考。同时,考生在观后感中,还应结合自身展开思考,论证新时代青年,应当怎样树立文化自信,怎样传承好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精髓。写作中注意观后感这一文体形式,注意不要写错。


【立意】

1.记住文化符号,传承中华精神。

2.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文化传承,大国利器。


最美的相遇

——观《典籍里的中国》后感


最是文明润人心,最是文化永流传。央视播出《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尚书》在网络引发收视高潮,关于中国经典文化和精粹文明的话题讨论也在网络成为焦点。同为中国人,共饮华夏文明长河一泓水,同根同宗、基因传承,华夏文明的力量绵延至今。不得不说,《典籍里的中国》只是华夏文明的一扇小小的窗,将广袤无边的华夏文明开启一个角,让人感受到其中宇宙释放能量般的无穷魅力。


文化自信更是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有什么样的文化才会有什么样的民族与国家,才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正是因为中华文明承载自强不息的勇毅顽强、蕴藏兼容并包的博大精深、涵盖协和万邦的融会贯通,方能在吐旧纳新、更迭换代上继承与弘扬。从黄炎传说,到秦皇汉武,再到唐宋元明清,无不彰显着中华文明的高深内涵与广博厚重。中华文明如同一个宝库,任何一个元素、一个阶段,都能泛荡起文明弥足珍贵的涟漪与碧波。


华夏文明生生不息,因有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从诸子百家,到秦赋汉歌、再到唐诗宋词,又到元曲明清小说,文字在文明中扮演着举重若轻的角色,文化的载体总是以多元的形式不断完善和洋溢色彩,如同在华夏文明千年长河淘洗与打磨的五色鹅卵石,标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智慧之韵味。当然,文明是劳动的成果,离开劳动的文明是缺乏支撑的。从玉门关到嘉峪关,从龙门石窟到江南园林,从万里长城到兵马俑,从滕王阁到岳阳楼,甚至是日常的饮食、服饰、车马,无不是劳动结晶的沉淀。从竹筒刻写,到造纸印刷,文明与科技似乎天然融汇一体。农耕文明到工业革命,再到“云时代”、智能时代,文明的脚步骤变升级,正是“劳动创造——科技变革——文明演绎”的爆炸内循环。


文明在历史更迭、文化自信屹立长存。历史的标尺延伸到今天,中国革命红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改革开放文化,同样深深烙印着华夏文明的基因,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粹与优秀文化在激浊扬清、去伪存真中得到彰显与诠释。当然,这些先进文化、先锋文明同百年党史、七十多年新中国史、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史、五百多年社会主义史分不开。历史孕育了文化,文化拓展了历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明将释放更加绚烂的光辉。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更是文化的践行者、携带者、继承者和创造者。就让我们与传统文化相遇,让华夏文明弦歌不辍,永远流传吧。



二、书信


(一)写作格式

书信的格式要规范、完整。书信的完整格式包括标题、称呼、问候、正文、结语、祝颂语、落款、日期。

「格式」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正标)

            ——致墨子的一封信(副标)

尊敬的墨子:

您好!

……

此致

敬礼!

某某

*年*月*日


正文主体部分,大体包含:写信缘由、情感信息表达、结语展望与祝福。


第一步:写信缘由。

文章开头,先简洁地交代写信的缘由。


第二步:表达明确的观点,传达信息,同时注意情感要真挚。

首先,主题明确、思路清晰,就要求我们时刻注意写作的目的。围绕明确的主题(论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议论),这一写法类似议论文,但需要强调的是,不能脱离书信的文体特征,在表达观点时要注意收信人和写作对象。


其次,情感真挚,就需要注重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与收信人之间的情感关联。


第三步:结语、展望与祝福。

围绕着自己所写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对收信人致以祝福。



(二)注意事项

1.注意

①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与收信人的身份,根据身份选择合适、得体的措辞。②正文中思路清晰、主题明确、感情真挚。


2.误区

①格式错误。②未根据写作对象调整措辞。③口号式的语言,内容空泛。④过度抒情,主题不明确、逻辑不清晰。



三、感谢信

 写作格式 

感谢信是机关、单位、团体向有关方面、有关人员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的一种专用书信。它的基本格式一般由标题、主送单位或人员、正文、落款等部分组成。


正文部分:一是说明感谢的原因,简要叙说对方给予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以及由此产生的效果。或具体陈述对方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或概括说明对方给予的支持,不论写什么,字里行间都要蕴含感激之情。


二是常常在紧接上述内容之后,明确表示感谢之情、崇敬之意,对对方的好思想、好作风做出评价,表明向对方学习的态度和决心。有时还表达希望得到对方支持的意愿。既要饱含真挚的感情,又不能有脱离实际的溢美之辞。表明态度、决心要针对实际、切实可行,使对方觉得真诚可信。有的还在正文结尾处加上“此致敬礼!”“顺致最诚挚的谢意!”之类的语句。



四、表扬信


(一)写作格式

表扬信是机关、单位、团体表扬有关方面、有关人员先进事迹、先进思想的一种专用书信。


「格式」


1.标题

①可居中写“表扬信”。②可根据内容拟定题目,其后还可加副标题“对×××的表扬信”。如《见义勇为,堪称楷模——对×××的表扬信》。


2.主送单位或人员

须另起行顶格书写,有时公开发表的表扬信也可不写主送单位或人员。


3.正文

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概述表扬的缘由,简洁明晰地陈述其先进事迹的经过和结果。二是对先进事迹做出恰当的评价、热情的赞扬和充分的肯定。三是表达向被表扬者学习的心意,或者号召群众向被表扬者学习。


4.落款

写明发信单位及时间。

(二)注意事项

1.叙述被表扬者的先进事迹是全文的基础和重点,要突出最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方面,简明扼要、实事求是地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以及重要情节经过和结果,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不可空泛议论。做出评价要实事求是,不要任意拔高或缩小。


2.表达学习的心意要得体而有分寸。若是表扬下级单位和基层职工的,宜提出号召、希望;若是表扬不相隶属单位或上级机关的有关人员的,宜表示向其学习之意。


3.语言表述常叙议结合,有情有义。



五、慰问信
写作格式 

慰问信是表示向对方(一般是同级、或上级对下级单位、个人)关怀、慰问的信函。信应写得态度诚恳、情感真切,具有对话感。慰问信包括两种:一种是写给处于特殊的情况下(如战争、自然灾害、事故)的人,表示同情安慰,鼓励收信人战胜困难;另一种是在节假日,向对方表示慰劳、问候、关心。慰问信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祝颂语和落款几部分组成。


1.标题

①只写“慰问信”三字,居中排列。②写成“xx致xx慰问信”,如《中共中央国务院给四川灾区军民的慰问信》。③写成正副标题结合的形式,“xxxx——xx致xx慰问信”。“慰问信”三字可换行放中间。


2.称呼

即慰问对象的称呼。应顶格写全称,如果是写给个人的,应在其姓名之后加上“同志”、“女士”、“先生”、“小姐”等字样。


3.正文

慰问信的正文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①慰问信的背景、原因。

如“值此xx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最近一段时间,你们那里连降暴雨,遭到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灾害……”等具体背景,接着写表达慰问、致意或祝贺的话,“致以节日的祝贺”、“致以亲切的慰问”等。


②对被慰问者的工作成绩和辛勤努力有针对性地给予肯定的评价,或者对其不幸表示充分理解和同情。

这部分常因事、因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写法,如慰问战斗英雄或劳动模范,应对他们的功劳和成绩加以赞扬和歌颂;对守卫边疆的解放军官兵、坚持生产第一线的工农群众,则应着重称颂他们的无私奉献;对灾(疫)区人民,在表达难过、哀痛或同情的心情之后,要着重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增强战胜灾害的勇气等等。


③针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希望和勉励,或表示共同的愿望和决心。

如“希望你们努力拼搏,为……继续努力”、“……困难是暂时的,前景是美好的,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你们的!”等。


2023高考驱动作文类型大全:观后感、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
发布时间:2022/09/25
一、观后感

(一)写作格式

读(观)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一部影视作品之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1.标题

①可以是《xxx读后感》《xxx观后感》《读xxx》,此法简洁明了。②也可以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如《人间有味是清欢——读林清玄散文集》,此法主旨明确,也更有“文艺范儿”。


2.正文结构与思路

一篇完整的读(观)后感,大体来说,包含四个部分:引、议、联、结。这与议论文的写作方式有相通之处,但要注意不能脱离阅读对象。


第一步:引

文章开头,先简洁地交代所阅读的作品。读(观)后感的第一部分,通常围绕着“感”的要点,适当、有条理地引述相关材料。如果是影视作品,简洁地概括出某一个情节或画面,交代清楚生发出来的“感”从何而来,作品中的哪一点特别引起了思考。请注意,引述的原文材料是为后文的“感”服务的,不可大段大段地摘抄。对于影视作品来说,说明画面或情节的篇幅不能过长,三言两语即可。对不相关的内容应“忍痛割爱”。摘抄和概括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


第二步:议

接着对所引材料进行分析、解读。挖掘出材料的深层含义,然后自然地过渡,提出中心论点,即有所“感”的核心要点。请记住,自己的感悟是建立在作品分析的基础上的,核心要点也应从对材料的分析解读中引发出来的。分析作品和发表议论要紧密结合。


第三步:联

围绕着中心观点,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这一步要注意联系实际。可以联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当时的创作背景,也可以是联系到现今社会现象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联系你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发表见解……无论哪一种,都尽量深度挖掘、深入思考。还要注意论证时的行文逻辑和思路,逻辑思路这一点,与议论文的写法类似。


第四步:结

全文沿着同一个思路和主题,就作品本身展开记叙、联想和思考。结尾部分就需要将上文观点简单做总结,进一步发表自己的感慨、思考,收束全文。


(二)注意事项

1.常见误区

①简单摘抄——摘抄大量句段,只抄不“感”。②脱离欣赏对象,放飞自我,自嗨式的“感”。③仅停留于对作品的复述,忽略了更深层面的探讨。


2.温馨提示

①首先,写读(观)后感时需要记住的是,“感”的生发,都是建立在原作的基础上的,不能脱离原作,否则,就会淡化读(观)后感的文体特征,变成一般的议论文。②同时,在一篇读(观)后感中,最合适的方式是以小见大,抓住你感悟最深的一个“感”的中心点,围绕它来进行讨论,切忌追求面面俱到、大而空泛。


(三)例题与范文

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汲取孔子的智慧。”近年来,央视在传统文化类节目中不断推陈出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等等用各种形式展现和诠释经典诗文,让老祖宗留下来的思想文化再次迸发出勃勃生机。


无论是在科技创新最前沿、脱贫攻坚战场上还是抗击疫情第一线,我们看到了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做好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中学开展“传承优秀文化,奏响时代凯歌”主题活动。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上述指示精神,学校组织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这几个节日,现在请你以“最美的相遇”为正标题,以“观    后感”为副标题,写一篇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明确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材料一借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等传统文化类节目的推陈出新,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精华的写作内容;根据材料第二段可知,我们在此次作文中应该重点思考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精华,如报国精神、正直精神、为民献身精神等;材料第三段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传统文化重要性的阐述和语文课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时代任务的阐述,则向我们提出了文化传承的时代任务。


在试题的写作任务中,试题给出了“学校组织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这几个节日”这一情境,要求考生针对上述节目写一篇观后感。因此,我们的观后感,应当围绕“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相关内容展开思考。


在写作时,应当牢牢抓住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进行写作,在《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这些节目的观后感中展开对“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思考。同时,考生在观后感中,还应结合自身展开思考,论证新时代青年,应当怎样树立文化自信,怎样传承好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精髓。写作中注意观后感这一文体形式,注意不要写错。


【立意】

1.记住文化符号,传承中华精神。

2.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文化传承,大国利器。


最美的相遇

——观《典籍里的中国》后感


最是文明润人心,最是文化永流传。央视播出《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尚书》在网络引发收视高潮,关于中国经典文化和精粹文明的话题讨论也在网络成为焦点。同为中国人,共饮华夏文明长河一泓水,同根同宗、基因传承,华夏文明的力量绵延至今。不得不说,《典籍里的中国》只是华夏文明的一扇小小的窗,将广袤无边的华夏文明开启一个角,让人感受到其中宇宙释放能量般的无穷魅力。


文化自信更是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有什么样的文化才会有什么样的民族与国家,才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正是因为中华文明承载自强不息的勇毅顽强、蕴藏兼容并包的博大精深、涵盖协和万邦的融会贯通,方能在吐旧纳新、更迭换代上继承与弘扬。从黄炎传说,到秦皇汉武,再到唐宋元明清,无不彰显着中华文明的高深内涵与广博厚重。中华文明如同一个宝库,任何一个元素、一个阶段,都能泛荡起文明弥足珍贵的涟漪与碧波。


华夏文明生生不息,因有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从诸子百家,到秦赋汉歌、再到唐诗宋词,又到元曲明清小说,文字在文明中扮演着举重若轻的角色,文化的载体总是以多元的形式不断完善和洋溢色彩,如同在华夏文明千年长河淘洗与打磨的五色鹅卵石,标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智慧之韵味。当然,文明是劳动的成果,离开劳动的文明是缺乏支撑的。从玉门关到嘉峪关,从龙门石窟到江南园林,从万里长城到兵马俑,从滕王阁到岳阳楼,甚至是日常的饮食、服饰、车马,无不是劳动结晶的沉淀。从竹筒刻写,到造纸印刷,文明与科技似乎天然融汇一体。农耕文明到工业革命,再到“云时代”、智能时代,文明的脚步骤变升级,正是“劳动创造——科技变革——文明演绎”的爆炸内循环。


文明在历史更迭、文化自信屹立长存。历史的标尺延伸到今天,中国革命红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改革开放文化,同样深深烙印着华夏文明的基因,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粹与优秀文化在激浊扬清、去伪存真中得到彰显与诠释。当然,这些先进文化、先锋文明同百年党史、七十多年新中国史、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史、五百多年社会主义史分不开。历史孕育了文化,文化拓展了历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明将释放更加绚烂的光辉。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更是文化的践行者、携带者、继承者和创造者。就让我们与传统文化相遇,让华夏文明弦歌不辍,永远流传吧。



二、书信


(一)写作格式

书信的格式要规范、完整。书信的完整格式包括标题、称呼、问候、正文、结语、祝颂语、落款、日期。

「格式」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正标)

            ——致墨子的一封信(副标)

尊敬的墨子:

您好!

……

此致

敬礼!

某某

*年*月*日


正文主体部分,大体包含:写信缘由、情感信息表达、结语展望与祝福。


第一步:写信缘由。

文章开头,先简洁地交代写信的缘由。


第二步:表达明确的观点,传达信息,同时注意情感要真挚。

首先,主题明确、思路清晰,就要求我们时刻注意写作的目的。围绕明确的主题(论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议论),这一写法类似议论文,但需要强调的是,不能脱离书信的文体特征,在表达观点时要注意收信人和写作对象。


其次,情感真挚,就需要注重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与收信人之间的情感关联。


第三步:结语、展望与祝福。

围绕着自己所写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对收信人致以祝福。



(二)注意事项

1.注意

①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与收信人的身份,根据身份选择合适、得体的措辞。②正文中思路清晰、主题明确、感情真挚。


2.误区

①格式错误。②未根据写作对象调整措辞。③口号式的语言,内容空泛。④过度抒情,主题不明确、逻辑不清晰。



三、感谢信

 写作格式 

感谢信是机关、单位、团体向有关方面、有关人员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的一种专用书信。它的基本格式一般由标题、主送单位或人员、正文、落款等部分组成。


正文部分:一是说明感谢的原因,简要叙说对方给予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以及由此产生的效果。或具体陈述对方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或概括说明对方给予的支持,不论写什么,字里行间都要蕴含感激之情。


二是常常在紧接上述内容之后,明确表示感谢之情、崇敬之意,对对方的好思想、好作风做出评价,表明向对方学习的态度和决心。有时还表达希望得到对方支持的意愿。既要饱含真挚的感情,又不能有脱离实际的溢美之辞。表明态度、决心要针对实际、切实可行,使对方觉得真诚可信。有的还在正文结尾处加上“此致敬礼!”“顺致最诚挚的谢意!”之类的语句。



四、表扬信


(一)写作格式

表扬信是机关、单位、团体表扬有关方面、有关人员先进事迹、先进思想的一种专用书信。


「格式」


1.标题

①可居中写“表扬信”。②可根据内容拟定题目,其后还可加副标题“对×××的表扬信”。如《见义勇为,堪称楷模——对×××的表扬信》。


2.主送单位或人员

须另起行顶格书写,有时公开发表的表扬信也可不写主送单位或人员。


3.正文

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概述表扬的缘由,简洁明晰地陈述其先进事迹的经过和结果。二是对先进事迹做出恰当的评价、热情的赞扬和充分的肯定。三是表达向被表扬者学习的心意,或者号召群众向被表扬者学习。


4.落款

写明发信单位及时间。

(二)注意事项

1.叙述被表扬者的先进事迹是全文的基础和重点,要突出最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方面,简明扼要、实事求是地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以及重要情节经过和结果,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不可空泛议论。做出评价要实事求是,不要任意拔高或缩小。


2.表达学习的心意要得体而有分寸。若是表扬下级单位和基层职工的,宜提出号召、希望;若是表扬不相隶属单位或上级机关的有关人员的,宜表示向其学习之意。


3.语言表述常叙议结合,有情有义。



五、慰问信
写作格式 

慰问信是表示向对方(一般是同级、或上级对下级单位、个人)关怀、慰问的信函。信应写得态度诚恳、情感真切,具有对话感。慰问信包括两种:一种是写给处于特殊的情况下(如战争、自然灾害、事故)的人,表示同情安慰,鼓励收信人战胜困难;另一种是在节假日,向对方表示慰劳、问候、关心。慰问信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祝颂语和落款几部分组成。


1.标题

①只写“慰问信”三字,居中排列。②写成“xx致xx慰问信”,如《中共中央国务院给四川灾区军民的慰问信》。③写成正副标题结合的形式,“xxxx——xx致xx慰问信”。“慰问信”三字可换行放中间。


2.称呼

即慰问对象的称呼。应顶格写全称,如果是写给个人的,应在其姓名之后加上“同志”、“女士”、“先生”、“小姐”等字样。


3.正文

慰问信的正文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①慰问信的背景、原因。

如“值此xx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最近一段时间,你们那里连降暴雨,遭到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灾害……”等具体背景,接着写表达慰问、致意或祝贺的话,“致以节日的祝贺”、“致以亲切的慰问”等。


②对被慰问者的工作成绩和辛勤努力有针对性地给予肯定的评价,或者对其不幸表示充分理解和同情。

这部分常因事、因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写法,如慰问战斗英雄或劳动模范,应对他们的功劳和成绩加以赞扬和歌颂;对守卫边疆的解放军官兵、坚持生产第一线的工农群众,则应着重称颂他们的无私奉献;对灾(疫)区人民,在表达难过、哀痛或同情的心情之后,要着重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增强战胜灾害的勇气等等。


③针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希望和勉励,或表示共同的愿望和决心。

如“希望你们努力拼搏,为……继续努力”、“……困难是暂时的,前景是美好的,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你们的!”等。